出台扶持政策,培育发展热土。2017年4 月,合肥经开区再出新政,创新推出“4+4”产业政策扶持体系,鼓励创业创新,倒逼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增长点。与省市政策不重复,兑现效率更及时。相较以往,今年的产业政策扶持体系更加接地气,更加普惠,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
倾听企业心声的扶持政策
什么是“4+4”产业政策扶持体系?第一个“4”是指新型工业、科技创新、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四大产业政策;第二个“4”是指多层次人才体系、双创、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四大配套服务政策。
修订后的新政策,着力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服务业提速、创新驱动发展、小微企业双创、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方面强化引导和补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这次区里对每一个文件都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将往年门槛设置过高、无人申报或对企业吸引力不强的条款进行修订删改,避免奖励‘撒胡椒面’的情况发生,而是较为集中地奖补,提高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合肥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相比往年,今年的扶持领域增加了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两大板块,显示合肥经开区推进产城融合、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城区的坚定决心,“不仅是合肥市,而且是安徽省首个出台扶持总部经济政策的县(区)、开发区。”
多次兑现鼓励企业及时申报
“及早兑现”是2017 年政策修订的一大亮点,要求各政策执行部门必须在明确的期限之前完成政策兑现工作,由原来的“集中在次年受理审核兑现”变为现在的“当年6月、9月和11月各开展一次集中兑现工作”。“一年多次兑现,让企业有了多次申报机会,一旦有满足条件的项目,可以及时进行申报,虽然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但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合肥经开区财政局局长刘岸说。
1亿元资金扶持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工业主引擎,合肥经开区十分重视新型工业化发展,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今年,该区预算新型工业化奖补资金9740 万元,扶持建筑业资金260 万元。该区经贸局负责人介绍说:“加在一起,我们今年拿出1 个亿扶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错位省市奖补政策,降低奖补政策门槛,让更多中小企业受惠。今年,合肥经开区新修订的政策调整了18 项,主要是明确了由开发区推介的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额度,降低了工业企业上台阶、支持产业集聚发展、互联网销售奖励的门槛要求,增加了工业项目前期费用奖补范围,加大了智能化技术改造支持力度。
分类评价企业,倒逼企业升级,是今年经开区产业扶持政策的又一大亮点。该区在全市首创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对企业从收入、税收、环保、研发、利润等方面进行考评,邀请第三方机构来打分,根据成绩将企业分为A、B、C三类。“A类企业优先扶持,C类企业限制申报项目,督促转型升级或兼并重组;首次获得A 类企业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多方面扶持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
站在新起点,合肥经开区立足工业强项,力补现代服务业短板。目前,现代服务业在全区GDP的份额仅有14.8%,可以说,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是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业态。作为全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国家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合肥经开区将对新入驻企业给予奖励,对老企业发展壮大给予上台阶奖励,对企业获得国家荣誉示范企业给予奖励。
进出口产业蓬勃发展,是合肥经开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去年,合肥经开区进出口总值占全市份额的1/3,占全省份额的14%。今年,新政策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力度很大,很多政策均属合肥经开区特色,在全省独一无二。在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对出国参加展会的,对申请国际认证、商标认证的,给予补贴。
“在省里补贴基础上,区里再叠加补贴,这样一来,可以把企业开拓市场的花费基本补完,让企业做到零成本开拓市场。”
在此基础上,鼓励企业做标杆、做标准,得到海关高级认证和一般认证的,给予高级认证奖励10万元,一般认证奖励5 万元。“获得海关认证,企业产品出口可以走绿色通道,极大促进外贸发展。”
“创18条”扶持企业科技创新
创新是发展不竭动力。结合近两年实际经验,该区对原有的“创17条”予以修改和完善,变为“创18条”,在删除和修订的基础上,又新增了5 项奖励政策,主要是增加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政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证书等政策条款。例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全国技术合同网上完成交易的给予一定奖励,每家不超过20万元。
在事后奖补内容中,今年开发区新增了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奖励,通过政策激励,壮大科技中介机构规模,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