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一直以来不断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北京的创新创业趋势蒸蒸日上,近日,的各种创业政策真的是接连不断~为了让更多创业的小伙伴可以享受到这些政策~
2月28日,中关村发布《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
一是在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方面,提出了5条政策: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进得来”问题,涉及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便捷出入境以及长期居留许可等。政策是对2016年公安部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出入境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将让外籍人才更方便地往来与居住生活,更加便捷地迁移。
二是在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方面,提出了6条政策: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留得下”问题,在外籍人才担任法人、承担科技项目以及提名政府奖项资格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同时在“海聚工程”、海外人才聘任、企业博士后培养等方面开展试点探索。政策进一步开放了外籍人才引进使用的相关领域,便利更多外籍高层次人才深度参与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三是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方面,提出了4条政策: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干得好”问题,主要是通过营造更加开放高效的引才用才环境,加强中关村区域国际人才的交流合作。政策主要是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从全球引才聚才,推动形成良好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氛围。
四是在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提出了5条政策:这方面政策重点解决人才“融得进”问题,包括外籍人才住宿简化登记、便利体检、保险保障、子女教育和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等。政策将为外籍人才更快实现社会融入,安心发展提供保障。
《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凡是符合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并达到一定条件的科技创新人才、文化创意人才、金融管理人才、专利发明者和本市紧缺急需的自由职业者,均可引进北京。
同时,本市还进一步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在京人才工作生活保障服务措施,真正实现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北京市在引智单位扩至各类创新主体、引才打破“惟学历”“惟职称”、离岗创业保留人事关系和待遇等几个方面,着眼“四个中心”建设,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不拘一格引人才。
(一)加大海外人才引进使用力度
1.强化特聘岗位引才作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新型研发机构,可按需设置特聘岗位,聘请具有全球视野、掌握世界前沿技术、熟悉国际间商务、法律、金融、技术转移等规则的海外人才。
2.支持创新主体引进使用海外人才。
3.鼓励海外人才来京发展。
4.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海外人才资源。
(二)加大国内人才引进使用力度
1.建立高层次国内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2.支持创新创业团队人才引进。
3.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力度。
4.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力度。
5.加大金融人才引进力度。
6.破除人才引进障碍。
(三)强化人才绿卡引才用才作用。
6月19日起,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将扩大外国人签证受理范围,外籍申请人可通过网上预约,办理除记者类居留许可外的各类签证证件,包括居留证件、签证证件、停留证件,服务主体也由原来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扩大到在京的外籍人员。
新措施实施后,外籍申请人只须登录“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网上办事大厅”—“外国人签证证件办理”—“网上预约”,选择办理签证证件种类,填写相关内容后,再选择办理时间和地点即可。其中,预约申请居留许可人员,可享受7个工作日的取证便利。
同时,在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将开设两个外籍高层次人才专门受理窗口,开辟办证“绿色通道”,确保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继续享有高效、便捷的签证服务。
2016年3月1日,北京市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开始启用,专门办理中关村地区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入境手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两年多来,该服务大厅为中关村地区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出入境手续提供了极大便利。
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可提供英语、法语、韩语和日语等语种服务。服务大厅一层是为外籍人士办理签证的服务窗口,二层则是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窗口,主要负责受理、审核永久居留申请,提供咨询等服务。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 " 三评 " 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推进分类评价制度建设,发挥好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意见明确了“三评”改革的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要在优化“三评”工作布局、减少“三评”项目数量、改进评价机制、提高质量效率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使科技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创新创业潜能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创新和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凡是从事工程技术研发生产的高端领军人才,只要满足曾取得重大人才表彰奖励、曾获得重要科技奖项、曾担任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这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不受学历、年龄、专业系列的限制,也不需要取得相关级别职称、任职年限,不用参加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可以直接申报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
“直通车”将开到更大范围
为扩大评价成果的使用效能,充分发挥高端领军人才辐射带动作用,市人力社保局还搭建了“直通车”高端人才与高校合作的对接平台,推荐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的高端领军人才应聘高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教研职务或与高校进行科研、教学项目合作,将人才发现评价机制与人才选拔使用机制进行了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了高端领军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了“直通车”改革成果,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今年起,为更好服务全国科创中心和“三城一区”建设,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本市推广试点经验,将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直通车职称评价模式拓展到更大范围,让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受益,助力他们创新创业。
7月18日,中关村启动人才住房项目申报~
申报主体为服务示范区企业的人才住房保障项目的投资、建设或管理单位。
可申报的项目为人才保障住房项目租金补贴和人才保障住房项目贷款贴息。
近几天,北京市住建委正式发布《关于优化住房支持政策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的意见》。
《意见》主要是结合 “三城一区”及其它国家或北京市重点功能区(以下统称“园区”)建设,通过住房政策来服务保障在京就业创业的人才:面向人才专配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和发放租房补贴。
北京市人才住房新政并没有限制户籍,无论是京籍还是非京籍,只要符合相应的人才标准条件,就可以享受该政策支持;保障措施大致划分为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租房补贴及购房支持三大类,由各区、园区综合考虑本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等因素制定,并在本区、园区实施政策中予以明确。
近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敬业报国、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多出高水平成果,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