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云中心
  • 中关村翠湖教育产业园
  • 世纪经贸大厦
  • 世纪科贸大厦
  • 原创天地
  • 中关村公馆
  • 合肥凤凰国际
  • 蚌埠凤凰国际
  • 南宁凤凰国际
  • 凤凰国际-三门峡科技城
  • 蚌埠凤凰书院
  • 天津北塘古镇
  • 燕西台
  • 北京北
资讯
  1. 首页
  2. 动态资讯
  3. 资讯详情

保福大讲堂 l 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

发布日期:2019.09.29 收藏


过去四十年,中国城市化速度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8年初的58.52%,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作为世界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20亿平方米建筑,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但由于城市快速变迁,大量建筑在使用远达不到预计50年以上的期限时就会被重新规划拆除、重建。


另一方面,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工业、水利、运输等生产性基建工程的需求仍然缺口巨大。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仅城市人口增长就将带动基建需求达到15%的年均增长,至2020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建工程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19%~20%。


即使拥有超高速的城镇化速度,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便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城市建设仍然会疾驰向前,而对建筑材料量与质的需求将逐步达到顶峰。


今天,让我们跟随科技部雷红红一起,走进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世界...



千锤百炼的钢


提到“钢”,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又或者是现在大家流行的形容词“钢铁直男”?


实际上,“钢”也是一种很实用的建筑材料,钢结构建筑在生活中更是十分常见。世界著名建筑,譬如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吉隆坡双子塔、北京鸟巢等,都是典型的钢结构建筑。

1.1什么是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304《钢分类》描述:“以铁为主要元素、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材料。”其中一般是指除铬钢外的其他钢种,部分铬钢的含碳量允许大于2%,但通常含碳量大于2%的铁合金是铸铁。

1.2钢和生铁

生活中我们常用“钢铁”一词,其实钢和铁是有区别的。

钢铁是铁与C、Si、Mn、P、S以及少量的其它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按含碳量不同,铁碳合金分为钢和生铁两大类。
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碳合金。
碳钢是最常用的普通钢,冶炼方便、加工容易、价格低廉,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能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应用十分普遍。

按含碳量不同,碳钢又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随着含碳量升高,碳钢的硬度增加,韧性下降。

合金钢又叫特种钢,在碳钢的基础上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耐腐蚀性等等。经常加入钢中的合金元素有Si、W、Mn、Cr、Ni、Mo、V、Ti等。我国合金钢的资源相当丰富,除Cr、Co不足,Mn的品位较低外,W、Mo、V、Ti和稀土金属储量都很高。21世纪初期,合金钢在钢的总产量中的比例有大幅度增长。

含碳量2%~4%的铁碳合金称生铁。生铁硬而脆,但耐压耐磨。根据生铁中碳存在的形态不同又可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白口铁断口呈银白色,质硬而脆,不能进行机械加工,是炼钢的原料,故又称为炼钢生铁。碳以片状石墨形态分布的称灰口铁,断口呈银灰色,易切削、易铸,耐磨。若碳以球状石墨分布则称为球墨铸铁,其机械性能、加工性能接近于钢。在铸铁中加入特种合金元素可制得特种铸铁,如加入Cr,耐磨性可大幅提高,在特种条件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钢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通过金相检验证明它是钢制的。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钢制实物。它说明从春秋晚期起,中国就有炼钢产生了,炼钢生产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那么,钢是怎么炼成的呢?
 
炼钢就是将生铁、废钢、钛合金等放到炼钢炉内,按照一定工艺熔炼即得到钢。

炼钢是个很复杂的流程,在铁水内加入各种合金(根据需要,如你要耐磨钢,就要加入锰合金多),然后通过转炉冶炼进行一系列反应。炼钢的反应原理是高温下,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它杂质氧化成气体或炉渣除去。


目前炼钢的生产流程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铁水→铁水预处理→氧气转炉→初炼钢水→炉外精炼→连铸机→连铸坯 
②废钢→电弧炉→初炼钢水→炉外精炼→连铸机→连铸坯 

炼钢过程需要经过加料、造渣、出渣,熔池搅拌、脱磷、电炉底吹、融化期、氧化期、精炼期、还原期、炉外精炼等步骤,其中一些步骤较为重要,比如脱磷,这是减少钢液中含磷量的化学反应,磷是钢中有害杂质之一,含磷较多的钢在室温或更低温度下使用时,容易断裂,称为冷脆,钢种含碳越高,磷引起的脆性越严重。


化学公式表达为:
(1)氧化造渣
2Fe+O2=2FeO+Q
2FeO+Si=SiO2+2Fe+Q
FeO+Mn=Fe+MnO+Q
FeO+C=CO+Fe-Q
生成的二氧化硅、氧化锰与造渣材料生石灰相互作用成为炉渣。

(2)去硫、磷
FeS+CaO=FeO+CaS
2P+5FeO+3CaO=5Fe+Ca3(PO4)2
 
(3)脱氧
2FeO+Si=SiO2+2Fe
3FeO+2Al=3Fe+Al2O3
FeO+Mn=Fe+MnO

用硅铁、锰铁或金属铝来还原钢水中含有的少量FeO,生成的二氧化硅等大部分形成炉渣而除去,部分的硅、锰等留在钢里以调整钢的成分。钢水合格后,可以浇成钢的铸件或钢锭,钢锭可以再轧成各种钢材。



炼钢程序之后,钢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加工,后续程序有热轧和冷轧。热轧就是以板坯为原料,经过加热后由粗轧机组及精轧机组制成带钢,从精轧最后一架轧机出来的热钢带通过冷却至设定温度,由卷取机卷成钢带卷,冷却后的钢带卷,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经过平整、矫直、横切或纵切、检验、称重等加工程序,成为钢板、平整卷及纵切钢带产品。


现代炼钢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1855年英国冶金学家亨利·贝塞麦发明酸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方法。  
◆平炉炼钢法由于用重油、成本高、冶炼周期长、热效率低等致命弱点,已基本上被淘汰。 
◆氧气转炉炼钢法以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为主,同时还有底吹氧气转炉炼钢法、顶底复合吹炼氧气转炉炼钢法。 
◆1996年我国钢产量已达到一亿多吨,其中氧气转炉炼钢法所炼钢约占70%。
◆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已达到3.49亿吨,其中氧气转炉炼钢法所炼钢约占75%。 
◆电炉炼钢法以交流电弧炉炼钢为主,同时也有少部分直流电弧炉炼钢、感应炉炼钢及电渣重熔等。 常用的电炉有两种:电弧炉和感应电炉。

纵观国内外炼钢方法的发展,主要炼钢方法的总发展趋势是:转炉炼钢法大力发展,成为最主要的炼钢方法;电炉炼钢法稳步发展、长兴不衰;平炉炼钢法则被淘汰。 

转炉炼钢

1.4钢的种类和应用

钢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使用较多的分类如下:按品质、按化学成分、按成形方法、按用途等。

(1)按品质分类
a.普通钢(P≤0.045%,S≤0.050%)
b.优质钢(P、S均≤0.035%)
c.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
 
(2)按化学成份分类
碳素钢:
a.低碳钢(C≤0.25%)
又称软钢,强度低、硬度低而软,常用于制造链条、铆钉、螺栓、轴等。

b.中碳钢(0.25≤C≤0.60%)
有镇静钢、半镇静钢、沸腾钢等多种产品。热加工及切削性能良好,焊接性能较差,塑性和韧性低于低碳钢。可不经热处理,直接使用热轧材、冷拉材,亦可经热处理后使用。淬火、回火后的中碳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所以在中等强度水平的各种用途中,中碳钢得到最广泛的应用,除作为建筑材料外,还大量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

c.高碳钢(C≥0.60%)
常称工具钢,可以淬硬和回火。锤、撬棍等由含碳量0.75%的钢制造,切削工具如钻头、铰刀等由含碳量0.90%至1.00%的钢制造。

合金钢:
a.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
b.中合金钢(5%<合金元素总含量≤5~10%)
c.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3)按成形方法分类:a.锻钢 b.铸钢 c.热轧钢 d.冷拉钢
 
(4)按用途分类
①建筑及工程用钢:a.普通碳素结构钢;b.低合金结构钢;c.钢筋钢。
②结构钢:a.机械制造用钢;b.弹簧钢;c.轴承钢。
③工具钢:a.碳素工具钢;b.合金工具钢;c.高速工具钢。
④特殊性能钢:a.不锈耐酸钢;b.耐热钢包括抗氧化钢、热强钢、气阀钢;c.电热合金钢;d.耐磨钢;e.低温用钢;f.电工用钢。
⑤专业用钢:如桥梁用钢、船舶用钢、锅炉用钢、压力容器用钢、农机用钢等。


作为基础的混凝土


混凝土这种材料,大家一定不陌生了。它历时颇久,古希腊、古罗马甚至古埃及时代都有着应用它的痕迹;它也发展迅速,从工业革命时期便异军突起,成为建筑材料中“一枝独秀”的存在。事实上,它是这个星球上仅次于水使用最广泛的材料。

目前,全世界每年混凝土的产量已达到90亿吨,是当今世界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人造建筑材料,而且是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各国混凝土研究工作者一直认定,混凝土在21世纪仍将是使用最广,最重要的建筑材料。
 
2.1什么是混凝土
 
混凝土就是我们见到的水泥吗?当然不是!
 
水泥属于粘结材料的一种,通常成分为硅酸盐,遇水遇空气后凝结,但是硬度不高,不能满足工程需求。
混凝土是一种成型材料,通常由粘结材料,粒状材料及其它外加材料按恰当的比例混合而成。混凝土加水后能凝结成硬块,硬度高,耐久性好,可以很好的满足工程实践需求。
 
◆1779年,英国的约翰斯米顿发现用煅烧过的石灰石生成的石灰遇水可以硬化(水硬石灰),第一次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爱迪斯通灯塔的建筑上;
◆1796年,英国人詹姆斯帕克获得了一项有关天然水硬水泥的专利,就是利用煅烧的石灰石,加水进行硬化;
◆1849年,潘德克夫和福克斯首次对波特兰水泥进行了精确的化学分析,开始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对于此后水泥性质的变化起到了决定作用,用于修建道路是在1891年,今天在美国俄亥俄州贝勒方丹的这条道路还在使用;
◆随着水泥标准的制定,水泥性质逐渐提高,并且于1903年,英格尔斯大厦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建成,建筑高达16层,结构即采用的混凝土高层建筑,这简直是当时的一个工程奇迹。随后搅拌机的发明更为混凝土的发展安上翅膀,走向世界每个角落。

混凝土品种繁多,其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凝胶材料:无机材料混凝土和有机材料混凝土;
(2)按表观密度: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这三种混凝土不同之处就是骨料的不同;
(3)按用途:结构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防水混凝土、道路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4)按生产和施工工艺:现场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挤压混凝土、离心混凝土等;
(5)按配筋方式:素(即无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水泥、纤维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6)按抗压强度:低强混凝土、中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超高强混凝土。
 
2.2混凝土的特点

近百年来,混凝土结构主宰了土木建筑业,其在土木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是由于它具有以下优点:
(1)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原材料中砂、石等材料占80%以上,符合就地取材和经济原则;
(2)混凝土在凝结前,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按工程结构要求浇筑成任意形状和尺寸的构件或整体结构;
(3)抗压强度高;
(4)与钢筋有牢固的粘结力;
(5)良好的耐久性,在空气中能长期经受干湿、冷热、冻融的变化而不损坏;
(6)在干燥情况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为仅为钢材的四十分之一,有一定的保温隔热性能;
(7)生产能耗低,维修费用少;
(8)耐火性好。
 
再论一论它的劣势:
(1) 低韧性、低强度:高脆低韧是素混凝土材料的固有问题,其抗拉应变只有不到0.02%,抗压应变也仅仅在0.2%左右;
(2) 自重大:同样的强度下,运用混凝土的量会比钢等材料更多,结构的自重也会相对更大;
(3)抗裂性差: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自身结构也带有一定的微裂缝,导致它作为受拉和受弯等构件在正常使用时往往带裂缝工作,对一些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宽度有严格限制的结构,需要增加建造成本。
(4)耐久性较差:混凝土材料易受温度、冻融、化学侵蚀、碱集料反应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结构的寿命显著降低;
(5)功能相对单一:到目前为止,实际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绝大多数只具有单一功能,难以满足复合需求;
(6)污染环境:水泥作为混凝土的原料之一是非常高耗能的,生产过程中还会排出二氧化碳、氧化硫和粉尘,废弃混凝土也会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环境的负担。

2.3钢筋混凝土的发现

19世纪末,巴黎的一位名叫莫尼埃的园艺师想要找一种不易被破坏的材料制造花盆。他想到了用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建筑材料——混凝土来制造花盆。混凝土比陶土更容易制作大型花盆,但混凝土的韧度不够,混凝土花盆容易龟裂。

一天,他在移植花朵时无意中打碎了花盆,发现花木四通八达的根茎将泥土牢牢地“栓”在了一起。由此他深受启发,在混凝土花盆里放入钢圈,他的一个小小的念头竟然对建筑行业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变化,却将原本用途有限的混凝土变成了世界上用途最广泛的建材,至此钢筋混凝土时代来临了。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好,钢筋被混凝土紧紧包裹而不致锈蚀,即使在侵蚀性介质条件下,也可采用特殊工艺制成耐腐蚀性的混凝土,从而保证了结构的耐久性。
 
2.4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混凝土开裂可以说是“常发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
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类似于干燥的泥浆面。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因而导致开裂;
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3、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收水分太大等;
4、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有向下流动产生的裂纹。

预防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砂,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配制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曝晒;
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
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防治方法:
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
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装入干水泥粉,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对于预制构件,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以防钢筋锈蚀。
 
(2)沉降收缩裂缝
沉降收缩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理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呈梭形,深度不大,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即停止。


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份、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理件、模板、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位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预防措施:
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
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不使水灰比、砂率、坍落度过大;
可先浇筑深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筑,以避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
 
(3)干燥收缩裂缝
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


原因分析:
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平卧长型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预防措施:
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
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抹压,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4)温度裂缝
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
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较深的或贯穿的裂缝多发生在浇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

原因分析:
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
 
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墙体浇筑在坚硬地基或厚大的老混凝土垫层上时,没有采取隔离层等放松约束的措施,如果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很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很大,使混凝土的温度很高,当混凝土降温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它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


预防措施: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
分层浇筑振捣密实或掺加抗裂防渗剂,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合理选取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较低范围内;
混凝土浇筑后裸露的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防治方法:
对表面裂缝,可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混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对有整体性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
 
2.5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也在不断进步,而作为建筑建材的重要材料-混凝土,它也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它也在不断的更新,很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混凝土名称,现在已经渐渐投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再生混凝土——将回收进行到底

再生混凝土就是将工地上或者施工过程中一些不用的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等步骤之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与级配合,部分甚至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就可以配制成新混凝土了。这种新型混凝土的出现不仅仅解决了废弃混凝土如何安置的难题,更能让资源回收充分利用,节约成本,是节能环保的好材料。而再生混凝土的出现,不仅清洁了环境更节约了天然骨料资源。尤其是从国内外近几年建筑垃圾的上升趋势可以看出,未来再生混凝土的推广与应用是不可阻挡的。

 
透水混凝土——道路积水终结者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不仅能够利用自身的多孔性,实现自由过滤排水,更充分利用雷雨降水,发挥透水性路基的“蓄水池功能”。
 
彩色混凝土——绚丽缤纷的色彩专家
彩色混凝土还能使水泥地面永久地呈现各种色泽、图案、质感,逼真地模拟自然的材质和纹理,随心所欲地勾划各类图案,而且愈久弥新,使人们能够轻松地实现建筑物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目前,彩色混凝土已广泛运用于市政步道、园林小路、城市广场、高档住宅小区、停车场、商务办公大楼、户外运动场所(羽毛球场馆、篮球场馆等)。
 


生态混凝土——“植被混凝土”、“绿化混凝土”
生态混凝土有着极高的透水性、承载力以及良好的装饰效果,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再遭受破坏。目前,这种新型混凝土主要适用于边坡治理(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堤坝以及道路两侧的边坡治理)等方面。
 
吸音混凝土
吸音混凝土的开发就是为了减少交通噪音,同时,它也适应于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两侧,地铁等易产生噪音的一些公共场所,它不仅能够明显地减低交通噪音,更能改善出行环境以及公共交通设施周围的居住环境。


玻璃混凝土——废玻璃也有春天
玻璃混凝土自身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让其与钢材、玻璃、陶瓷、玻璃钢等材料一样,都拥有着较好粘接力。不止如此,它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超强氧化性酸功能以及耐热性能。


空气净化混凝土——给你呼吸里的爱
可净化空气混凝土是一种利用含有二氧化钛的添加物,在阳光下结合出氧化氮并转化成无害的硝酸盐的新型产品,它不仅能够吸收汽车排放的废气,最重要是这种新型混凝土排放出来的硝酸盐,可以在大雨中被冲刷带走,将污染降到最低甚至是无。它不仅能够减少25%-45%的氮氧化物浓度,净化当地空气,更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做出重大贡献。


自愈混凝土——打不死的小强
混凝土作为当今社会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其不足之处就是很容易出现裂缝。自愈混凝土就是通过作用于结构的腐蚀性雨水渗入加以激活,以其对混凝土开裂部分进行局部填充,形成混凝土的“修复愈合”。这种新材料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更能有效降低节约混凝土结构中的维护成本。拥有着这样的性能优势,自愈性混凝土也注定会是未来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首选。
 
稻壳灰——低成本且坚固的建筑材料
稻壳燃烧后形成的稻壳灰,其中的二氧化硅可以和氧化钙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够抵抗酸性环境更能用作混凝土掺合料,稻壳灰所具备的高活性和凝硬特性更能提升水泥的可加工性以及坚固性。作为一种低成本的绿色材料,它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熟料水泥和混凝土的用量,更凭借高性能的优势,成为可持续发展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新型混凝土的出现不仅让工程项目的材料选择更加多样化,更为我国混凝土行业的产品种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不久的未来,这些新混凝土不管是已经得到应用的还是正在开发研究的,它们都会渗透到各类建筑项目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多彩的玻璃


大概5000年前,在古埃及,人们知道沙子,石灰和苏打粉可以用来制造玻璃,也就是钠钙硅酸盐玻璃。可是,较早的人造玻璃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直到二十世纪晚期,由于完全光滑外观和更加先进的玻璃制造技术的出现,玻璃材料终于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玻璃是一种易碎的,坚硬的,通常为透明的材料,但是大多数玻璃材料的性质是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的物质来改变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的玻璃被发明与制造出来,并且光放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内。玻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随着对建筑物装饰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玻璃在建筑行业中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大。



3.1玻璃的组成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O·CaO·6SiO2,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特殊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有机玻璃。

 

玻璃生产的原材料包括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两大类。

主要原料指引入玻璃形成网络的氧化物(也叫网络形成体,如二氧化硅)、玻璃网络结构过度的中间体氧化物(也叫网络中间体,如三氧化二铝)和网络外氧化物(也叫网络修饰体,如氧化钠)。


辅助原料则包括澄清剂、助熔剂、乳浊剂、着色剂、脱色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等多种工业原材料及化学试剂。

根据玻璃的不同用途、不同生产工艺以及不同的后续加工要求,玻璃的原料配方(种类、数量、加入顺序及加入方法等)有一定的区别。

 

3.2玻璃的生产工艺


玻璃主要的生产工艺包括:


a. 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


b. 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


c. 成型: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成形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


机械成形除了压制、吹制、拉制外,还有:

①压延法,用来生产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夹金属丝玻璃等;

②浇铸法,生产光学玻璃;

③离心浇铸法,将玻璃熔体注入高速旋转的模子中,由于离心力使玻璃紧贴到模子壁上,旋转继续进行直到玻璃硬化为止。用于制造大直径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应锅。

④烧结法,在玻璃粉末中加入发泡剂,在有盖的金属模具中加热,玻璃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很多闭口气泡这是一种很好的绝热、隔音材料,用于生产泡沫玻璃。


d. 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此外,某些玻璃制品为了增加其强度,可进行刚化处理,包括:

物理刚化(淬火),用于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车挡风玻璃等;

化学刚化(离子交换),用于手表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刚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层产生压应力,以增加其强度。

 

3.3玻璃的特点


玻璃的基本特性:

(1)各向同性:玻璃的原子排列是无规则的,在空间中具有统计上的均匀性。在理想状态下,均质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折射率、硬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导热率、电导率等)在各方向都是相同的。


(2)无固定熔点:玻璃由固体转变为液体是一定温度区域(即软化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它与结晶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


(3)介稳性:玻璃态物质一般是由熔融体快速冷却而得到,从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时,冷却过程中黏度急剧增大,质点来不及做有规则排列而形成晶体,没有释出结晶潜热,因此,玻璃态物质比结晶态物质含有较高的内能,其能量介于熔融态和结晶态之间,属于亚稳状态。


(4)渐变性与可逆性:玻璃态物质从熔融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也是连续的和渐变的。


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玻璃的开放性使建筑物内的人们可以享受室外的绿茵与美景。这可以让使用者回归大自然并且创造一个不可思议的工作环境与氛围。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玻璃结构可以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统一。从另一方面来说,玻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都很容易改变,由于这一特性,玻璃材料更加广泛的被应用并且适用于更多的应用领域。

 

3.4建筑玻璃的分类:


建筑玻璃就是使用在建筑过程中的专用玻璃,建筑玻璃在整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平板玻璃、安全玻璃、特种玻璃。而进一步进行分类的话,三类玻璃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平板玻璃也被称作白片玻璃或镜片玻璃,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我们最常见的玻璃种类之一。

(1)窗用玻璃:即窗用平板玻璃,常常被用作建筑物的门窗或橱窗等。

(2)磨光玻璃:平板玻璃表面经过打磨或抛光后的平滑平板玻璃,常常被用作高级门窗和柜台的玻璃窗。

(3)磨砂玻璃:也称毛玻璃,是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平板玻璃,磨砂玻璃表面非常粗糙,能够使光发生漫反射,因此常常用作卫生间、浴室的门窗。

(4)有色玻璃:也称彩色玻璃,表面能够构成多种形状的特殊图案,常常用于装饰。

(5)光栅玻璃:以平板玻璃为基本材料,表面使用激光技术进行微刻处理,这种经过高科技处理的特殊玻璃能够在白光条件下显现出很多种色彩的特殊立体图像。

(6)压花玻璃:使用玻璃制造并通过带有花纹的特殊滚筒部件进行处理而成的玻璃,这种玻璃制成之后表面会带有花纹。


安全玻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玻璃之一,相对普通玻璃,它有着极强的安全性,因此被广泛应用。

(1)钢化玻璃:是在玻璃制作工艺中使用特殊手段加强玻璃强度而制成的一种玻璃,具有很高的强度,广泛应用于玻璃幕墙和篮板等地方。

(2)夹丝玻璃:是在玻璃制作过程中在玻璃内部加入铁丝网的特殊安全玻璃,具有很强的防火和防盗性能。

(3)防盗玻璃:是使用高科技手段在玻璃内部加入各种感应部件或芯片而制成的高安全性玻璃,广泛应用于银行、博物馆等场所。

 

特种玻璃是那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玻璃,比如:吸热玻璃:是经过特殊氧化剂和着色剂处理的玻璃,能够在保证一定透光量的同时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保证室内环境的健康性。(2)光变色玻璃:是在玻璃内部加入了光敏物质的特殊玻璃,它对光照非常敏感,能够根据光照的强度调节玻璃颜色。


以上就是建筑玻璃的大致分类,总体上看,它们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功能,能够运用于各个领域和场地,并极大地保证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性。

 

3.5玻璃界的新兴技术


世界上最薄的玻璃长啥样?——0.12毫米,几乎是一张A4打印纸的厚度!


2018年5月,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日前成功下线,继0.15毫米之后,又一次创造了浮法技术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纪录。


这种薄如蝉翼的玻璃,不仅透光率高,而且韧性好,被弯曲成环状也不会折断。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逐步向轻薄化、智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而实现轻薄化、提升透光率、改善用户体验等任务主要由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来担当,作为面板上游关键原材料产品——超薄玻璃基板,就要用超薄玻璃来生产。



柔性玻璃是近年来超薄玻璃发展的方向,具有良好的可弯曲、柔韧的性能,满足电子产品智能化及轻薄化的要求。康宁公司在2012发布的willow-glass玻璃为柔性玻璃,这款玻璃厚度仅为0.1 mm,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同时具有玻璃耐高温性能,可以卷绕起来包装。



防盗玻璃由多片不同厚度的透明浮法玻璃和多片PVB胶片科学地组合而成,为了增强玻璃的防弹防盗性能,玻璃的厚度和PVB的厚度均增加了。由于玻璃和PVB胶片粘合得非常牢固,几乎成为一个整体,且因玻璃具有较高的硬度而PVB胶片具有良好的韧性,当子弹接触到玻璃后,它们的冲击能量被削弱到很低的程度乃至为零,所以不能穿透。同样,金属的撞击也只能将玻璃击碎而不能穿透,因此起到防弹防盗的效果。各单片玻璃的厚度和成品玻璃的总厚度视使用场所而定。


钢球砸在层压了Willow玻璃的不锈钢板上

玻璃表面上凹了进去但并没有破碎


尽管玻璃已经成为了建造过程中更普遍的材料之一,但是其特殊的性质与持续增长的需求量,仍然促使着玻璃产品与应用的发展。


千百年来,以材料的演进为基,人类得以筑造和不断改进城市之貌。不可否认,工业时代带来的建材生产标准化和设计审美趋同使全世界都接受了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城市。流水线生产似的复制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当人类浸入互联网时代半个世纪之后,便捷化、个性化、安全舒适与智能互联将成为城市与建筑文明的一个全新主题。


恰如钢筋水泥只能筑造相对厚重规整的建筑,钢结构和玻璃会让建筑无法摆脱网状化外观,从这一视角来看,建筑材料的进步将为建筑设计带来极大的变革空间。而更多的功能性替代建筑材料将与设计同行在未来城市,先进的材料和解决方案正助力城市走向环保、洁净、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人们期望中的智慧之城。而筑就在新材料高地上的未来城市,也必将彰显人类的最高智慧与责任之心。


我要评论
暂无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