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劲、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全国“千人计划”等海外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资源所在,优势所在,就是责任所在。
今年春节刚过,针对中关村人才试验区,又出台20项政策,主要解决外籍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融得进”等问题,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增强在全球开发和配置人才智力资源的能力,推动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可换发多次入境访问签证
在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方面共有5条政策,涉及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便捷出入境以及长期居留许可证,主要解决“进得来”的问题。
允许外籍专家学者及中关村企业分支机构的外籍员工换发多次入境有效访问签证,对来京探亲等处理私人事物的外籍华人也将签发五年以内多次出入境有效签证。
申请永久居留方面,在之前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享受永久居留直通车政策的基础上,此次新政将允许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也可以通过直通车申请永久居留,同时为外籍人才的子女来京入学提供便利,他们可以到北京口岸签证机关办理学习签证,直接入境,实现了对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全覆盖。
可担任科研机构法定代表人
在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方面共有6条政策,主要是解决“留得下”的问题,进一步开放外籍人才引进使用的领域,有利于更多外籍人才发挥作用,深度参与北京市全国科创中心建设。
允许取得永久居留的外籍人才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担任新型科研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同时试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共部门外籍雇员管理方式和体系。在承担科技项目方面,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中关村示范区内国家科技示范项目,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领衔承担北京市科技示范项目。
建造国际社区打造海外环境
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方面共有4条政策,主要解决“干得好”的问题。通过营造更加开放高效的引才用才环境,加强中关村区域国际人才的交流合作。政策主要是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从全球引才聚才,推动形成良好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氛围。
为了让外籍人才更好地在北京发展,今年北京还将加强国际化人才社区的建设,初步布局是在朝阳望京、中关村大街、昌平未来科学城、新首钢地区四个地方建立国际化人才社区,在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为外籍人才提供一个“类海外”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到北京真正安居乐业。
此外,为了更好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在海外建立10个联络处,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海外联络处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把国内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广泛宣传到海外,另一方面积极跟海外相关人才建立联系,掌握更多信息,对接国内的需求。
简化外籍人才住宿登记
在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方面共有5条政策,重点解决人才“融得进”问题,包括外籍人才住宿简化登记、便利体检、保险保障、子女教育和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等。
简化外籍人才住宿登记手续,实现网络化登记,节约成本。在保险保障方面,支持相关保险机构开发设计针对外籍人才的保险产品,推出更多他们需要的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很大程度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根据相关政策落实需求,进一步在外籍人才集中的区域再建立相应的服务窗口,让这些窗口能集成市级相关部门的服务事项,包括建立跟公安部服务大厅的联通机制,一站式受理外籍人才各方面的需求。
“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让人才尽快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便利。”李世新认为,此次改革针对性、示范性和协同性都很强。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政策中,绝大部分是在全国率先推出,部分政策仅在北京先行先试。同时,《若干措施》不仅限于人才政策,而是将人才、科技、产业、服务政策统筹考虑,着力推动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上一篇 |
【政策速递】 | 中关村发布20条国际人才新政
下一篇 |
不忘初心,筑梦前行 ----记集团2018年年会